2008年12月24日

焦點解決諮詢的好處

陳秉華(國立師範大學心輔系教授)

焦點解決短期諮詢在臺灣會成為一個流行的諮詢方式是有一些原因的。一方面,來自於臺灣的諮詢輔導界對於獲得輔導新知的渴望。七年前,由筆者籌畫,集合了幾位元當時在臺灣師大心輔所一起修此課的博士班學生,著手合寫出了一本輕薄短小,但是具體實用的「焦點解決短期心理諮詢」一書,由張老師文化出版之後,銷路一直很好。這些年間,博士班的學生們都先後取得了他們的博士學位,在各大專院校的諮詢領域從事教學與實務工作,長期以來,每個人也一直對於學校教師、輔導老師、社區諮詢相關工作者,教導焦點解決的諮詢取向。兩年前,焦點解決學派創始人更是在「張老師」諮詢中心的聯繫與力邀下,來到臺灣做短期的訓練。對於許多學習者而言,能夠見得大師的廬山真面目,親身聆聽講學,更是覺得如沐春風,獲得了許多保貴的學習經驗以及美好的回憶。

焦點解決諮詢學派的概念和方法,與一些歷史悠久、理論結構複雜的諮詢學派相較顯得易懂易學,令人十分容易親近,即使對於沒有豐富輔導背景的學習者,也會覺得容易上手。因此,臺灣在經過多年的推廣之後,一些焦點解決諮詢的技術,例如目標建構、正向引導、例外問句、奇跡問句、讚美處置等,就都成為許多人能夠靈活使用的會談方法了。絕大多數的輔導學習者的應用經驗是,他們在進行諮詢會談時,就算不一定會完全忠於焦點解決學派,但也會將技巧融入在自己的會談中,成為一種便捷的會談工具。

焦點解決諮詢除了在技術上很清楚,易學、易於使用外,在諮詢的理念上也有著極大的優勢。許多的諮詢理論,都把人看成是有問題、有缺陷的,需要被修改與矯正。人的問題都有長遠複雜的成因,要看清楚問題出在哪里,就必須透過層層抽絲剝繭,才能夠探索出過去的問題源頭與問題發展過程,不但耗費時間,而且還會使問題困擾者常常陷溺於過去,而不直接面對現在和未來。焦點解決諮詢的理念是,問題出現固然有其來由,但是做出合宜的處理並不需要依賴處理過去。這樣的看法很挑戰傳統的心理治療工作者,但是實務經驗上不斷告訴我們這樣的新想法是可以行得通的,輔導者不必過於拘泥、受限於傳統教導如何諮詢的眼光。

焦點解決諮詢傳遞出對於人的信念則更容易令人感動。諮詢是對於人的工作,對於尊重案主、接納案主有自知之明,會知道自己要什麼,會懂得為自己尋找目標。諮詢者的任務就是成為一個好的輔助者,使案主能夠發現自己的內在資源,瞭解自己擁有改變的力量,使案主能夠有力量走自己想走的路。這樣的道理,原本十分簡單,諮詢者不需要逾越案主,為案主強加目標,把案主當成自己掌中之物。尊重案主的道理看似簡單,但是在學了一大堆各樣複雜的諮詢理論之後,諮詢者常常就遺忘了這個簡單但是重要的道理,不自覺地想要操縱、改變案主,諮詢者才會感到有效能。焦點解決諮詢的精神,使諮詢者回歸本位,把決定如何改變的權力還給案主。

使用焦點解決的諮詢者,還常常會驚訝地發現,正向引導、例外的問句、讚美的處理、小的改變的肯定與探究,竟然會產生許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其實這些問話技巧的背後,都是存在一個對案主的正向肯定——你是有能力做得到的。當在實務工作中看多了這些不甚起眼的問話技巧居然就能把案主的改變一步一步的帶出來,我不禁思考「 為什么?」我感歎我們周圍充斥著許許多多求好心切的父母師長,不斷地用各種有形無形的方式告訴在成長中的孩子「你不夠好」,許多成長中的孩子很少學到可以信任自己,可以不必依賴外在環境給的評價來評斷自己的能力與價值,可以知道自己要什么...。在諮詢中,我們看到了案主帶著各式各樣的問題前來,但是很深的內在其實都很相似,都是渴望被肯定、被看見、被稱讚的心情。諮詢中傳遞給案主一種可以信任自己的眼光,去逐漸發現自己的資源與能力,就能夠帶出很大的治癒力量,這是60年代人本取向的諮詢學派早就呼籲的理念,到了90年代,焦點解決諮詢把這精神發揚光大,並且添加了更多樣化的技巧,以及結構化的諮詢流程,使諮詢的進展變得更容易掌握,改變的效果也能更快顯現。這就是焦點解決短期心理諮詢。

沒有留言: